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对松散堆积密度有何规定?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对松散堆积密度的规定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具有良好的粒度分布、较高的强度和耐久性等特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机制砂的质量直接影响到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因此,对机制砂进行严格的质量验收是至关重要的。本文将重点探讨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中对松散堆积密度的规定。

一、松散堆积密度的概念

松散堆积密度是指一定体积的机制砂在自然堆积状态下,单位体积的质量。它反映了机制砂的堆积性能,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松散堆积密度过大,会导致混凝土的流动性降低,影响施工效果;松散堆积密度过小,则可能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对松散堆积密度的规定

  1. 国家标准规定

根据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松散堆积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1)粗砂:松散堆积密度应不大于1.5g/cm³;

(2)中砂:松散堆积密度应不大于1.6g/cm³;

(3)细砂:松散堆积密度应不大于1.7g/cm³。


  1. 地方标准规定

部分地方标准对机制砂的松散堆积密度也有明确规定。如上海市《建筑用砂》DB31/T 615-2012标准规定:

(1)粗砂:松散堆积密度应不大于1.45g/cm³;

(2)中砂:松散堆积密度应不大于1.55g/cm³;

(3)细砂:松散堆积密度应不大于1.65g/cm³。


  1. 企业标准规定

部分企业根据自己的生产情况和市场需求,制定了企业标准。企业标准对机制砂的松散堆积密度规定可能更为严格,以满足特定工程的需求。

三、松散堆积密度验收方法

  1. 容量法

容量法是一种常用的松散堆积密度验收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机制砂样品放入量筒中,用细筛筛去杂质;

(2)用尺子测量量筒内机制砂的厚度;

(3)将量筒中的机制砂样品取出,称量其质量;

(4)根据公式计算松散堆积密度:ρ = m/V,其中ρ为松散堆积密度,m为样品质量,V为样品体积。


  1. 水量法

水量法是一种快速简便的松散堆积密度验收方法。具体操作如下:

(1)将一定体积的机制砂样品放入容器中;

(2)向容器中加入适量的水,使机制砂样品完全浸没;

(3)称量容器和机制砂样品的总质量;

(4)根据公式计算松散堆积密度:ρ = (m1 - m2) / V,其中ρ为松散堆积密度,m1为容器和机制砂样品的总质量,m2为容器质量,V为机制砂样品体积。

四、总结

机制砂质量验收标准对松散堆积密度有明确规定,这是确保机制砂质量的重要环节。在实际验收过程中,应根据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标准进行,并采用合适的验收方法。只有严格控制机制砂的松散堆积密度,才能保证建筑物的质量和使用寿命。

猜你喜欢:移动式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