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密度在环保要求中有何规定?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的建筑材料,其环保性能越来越受到关注。在环保要求日益严格的今天,机制砂的密度成为了衡量其环保性能的重要指标。以下是关于机制砂密度在环保要求中的相关规定。
一、机制砂的定义及特点
机制砂是指通过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从岩石、矿渣等硬质材料中制得的砂粒。与天然砂相比,机制砂具有以下特点:
纯度高:机制砂的化学成分稳定,无泥、无杂质,纯度高。
粒度均匀:机制砂的粒度分布范围较窄,粒度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环保节能:机制砂的生产过程中,能耗低,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二、机制砂密度与环保要求的关系
机制砂的密度是指单位体积内砂粒的质量,通常用克/立方厘米(g/cm³)表示。机制砂的密度与其环保性能密切相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环保性能:密度较小的机制砂,说明其孔隙率较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透气性和透水性,从而提高混凝土的耐久性。同时,密度较小的机制砂在运输、储存和使用过程中,对环境的影响较小。
节能减排:密度较小的机制砂,在混凝土生产过程中,可以减少水泥的用量,降低生产成本,有利于节能减排。
建筑质量:密度较小的机制砂,可以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有利于提高建筑质量。
三、机制砂密度在环保要求中的规定
- 国家标准规定
根据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标准,机制砂的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 0.5mm以下的细砂,密度不应大于2.65g/cm³;
- 0.5mm以上的粗砂,密度不应大于2.70g/cm³。
- 地方标准规定
部分地方政府根据当地实际情况,对机制砂的密度提出了更为严格的要求。例如,广东省《建筑用砂》(DB/T 453-2016)标准规定,机制砂的密度应符合以下要求:
- 0.5mm以下的细砂,密度不应大于2.60g/cm³;
- 0.5mm以上的粗砂,密度不应大于2.65g/cm³。
- 企业自律要求
部分机制砂生产企业为了提高产品质量,对机制砂的密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例如,某企业规定,其生产的机制砂密度应控制在2.55g/cm³以下。
四、总结
机制砂密度在环保要求中具有重要作用。我国及各地政府均对机制砂的密度提出了明确的规定,旨在提高机制砂的环保性能,促进建筑行业的可持续发展。机制砂生产企业应严格遵守相关标准,提高产品质量,为我国环保事业做出贡献。
猜你喜欢:智能化选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