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基址分析方法
在景观设计中,基址分析是一个至关重要的步骤,它涉及对场地原始条件的全面评估,以理解其地形、生态、交通、功能需求等各个方面。以下是基址分析的主要内容:
区位分析
考察场地与城市分区、主干道、其他绿地系统以及发展规划的关系。
评估场地的生态效益、绿地联动效应、交通沿线景观以及未来发展规划。
周边环境分析
分析场地与周边相邻道路、河流、山体、建筑和开放绿地的关系。
考虑周边游憩线路,以及人流、车流等交通情况。
竖向分析/高程分析
研究场地的地形,特别是明显的高差和排水条件。
考虑建筑阴影对场地的影响。
SWOT分析
评估场地的内部优势、劣势以及外部机会和威胁。
功能分析
明确场地需要满足的功能和对应位置。
分析场地使用人群的行为构成。
交通分析
研究场地与相邻道路的关系,包括停车位数量和位置。
植被分析
分析场地上、中、下层的植被类型,包括常绿和落叶植被,阔叶和针叶植被,以及色相和季相。
视线分析
确定是否需要对景、障景或借景等视觉设计元素。
空间结构分析
研究空间的形态、属性、分隔、联系与过渡。
图与底关系
分析场地中图与底的关系,即地面图案与背景的关系。
水环境分析
评估场地的水文条件,包括地下水位、水质等。
场地不利因素分析
识别并分析场地上的不利因素,如悬崖、污染物、特殊工厂、污染水池、高压线、边坡、垃圾堆放和有害植物等。
前期基址分析不仅是对场地的简单描述,更是为了找出场地现存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初步解决方案。这些分析结果为后续的概念设计和规划定位提供坚实的基础,确保景观设计能够有效地满足功能需求,并与周围环境相协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