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镇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城镇化发展的文献综述

关于城镇化的文献综述可以概括为以下几点:

城镇化推动机制

中国城镇化的推进模式与欧美国家存在差异,主要由于中国特殊的城镇化基础和条件。

学者们从自上而下和自下而上两个角度对城镇化的动力机制进行了研究。

城镇化与产业转移及经济增长的关系

城镇化被认为是经济增长的重要动力,尤其在中国这样的农业国家中,农村城镇化被认为是缩小城乡差距、解决城乡二元结构的主要途径。

实证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增长之间存在相关性。例如,Berry(1965)和Northam(1975)的研究揭示了城市化与经济发展水平之间的相关性。

国内学者也对此进行了深入探讨,如周一星等(1982)的研究表明城镇化与经济呈显著的对数曲线关系。

城镇化的可持续发展

城镇化进程中需要协调人口、土地和经济发展的关系,特别是在城镇化水平较高的地区。

学者们运用灰色关联分析、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偏离份额分析等方法研究农村劳动力产业间转移问题,发现产业结构的调整会促进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的转移。

新型城镇化的概念与发展

新型城镇化强调城市与乡村的融合发展,注重人文环境和生态环境的建设,提出“特色城镇化、全面城镇化”的发展思路。

中国政府出台多项政策推动城镇化发展,新型城镇化成为城市发展的重要方向。

城市化质量问题

尽管国外研究中未直接提及城市化质量问题,但相关研究非常丰富,涉及城市化的各个阶段和方面。

中国特色城镇化研究

中国特色城镇化强调结合中国的实际情况,走出一条适合中国国情的城镇化道路。

学者们从不同角度对中国特色城镇化进行了综述和研究,如张贡生(2005)等人的工作。

以上综述显示,城镇化研究是一个多学科交叉的领域,涉及经济、社会、环境等多个方面,对于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变迁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