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压碎指标标准对砂石产品质量有何要求?

机制砂压碎指标标准是衡量砂石产品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它主要针对机制砂的物理性能进行评估。以下是对机制砂压碎指标标准对砂石产品质量要求的详细分析:

一、机制砂的定义及来源

机制砂是指通过机械破碎、筛分等工艺生产的天然砂的替代品。它主要来源于矿山尾矿、建筑垃圾、工业废渣等。随着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天然砂资源日益紧张,机制砂因其成本低、资源丰富等优点,逐渐成为建筑行业的重要砂石材料。

二、机制砂压碎指标标准的重要性

  1. 保障工程质量:机制砂压碎指标是衡量砂石产品质量的关键指标,它直接影响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质量。压碎指标低的机制砂,其颗粒均匀、硬度适中,有利于提高建筑材料的强度和耐久性。

  2. 节约资源:机制砂的来源广泛,可以有效利用矿山尾矿、建筑垃圾等资源,减少对天然砂资源的依赖,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

  3. 降低成本:机制砂生产成本相对较低,有利于降低建筑成本,提高经济效益。

三、机制砂压碎指标标准的要求

  1. 压碎值:压碎值是指机制砂在压碎试验中,经过一定次数的压碎后,所测得的相对压碎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机制砂的压碎值应不大于30%。

  2. 压碎指标:压碎指标是指机制砂在压碎试验中,经过一定次数的压碎后,颗粒粒径小于0.075mm的累计筛余量。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的规定,机制砂的压碎指标应不大于15%。

  3. 颗粒级配:颗粒级配是指机制砂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的规定,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应符合表1的要求。

表1 机制砂颗粒级配要求

粒径范围(mm) 累计筛余量(%)
0.16-0.63 ≥70
0.63-2.00 ≥50
2.00-4.75 ≥30
4.75-9.50 ≥15
9.50-16.0 ≥10
16.0-19.0 ≥5


  1. 含泥量:含泥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中,含有粘土、粉土等细小颗粒的质量百分数。根据国家标准GB/T 14685-2011的规定,机制砂的含泥量应不大于3%。

四、提高机制砂压碎指标的措施

  1. 优化生产工艺:合理选择破碎、筛分设备,提高破碎效率,降低破碎过程中的能耗。

  2. 优化原料:选择质量稳定的原料,降低原料中的杂质含量。

  3. 严格控制生产工艺参数:合理调整破碎、筛分等工艺参数,确保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和压碎指标符合标准要求。

  4. 优化产品粒度:通过优化产品粒度,提高机制砂的颗粒级配和压碎指标。

总之,机制砂压碎指标标准对砂石产品质量有着严格的要求。只有满足这些要求,才能确保建筑材料的性能和质量,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提供有力保障。因此,机制砂生产企业应重视压碎指标标准,不断提高产品质量,为我国建筑事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湿法冶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