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的加工工艺对原料的粒度级配有何要求?
机制砂的加工工艺对原料的粒度级配有何要求?
随着我国基础设施建设步伐的加快,对混凝土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作为混凝土的重要组成部分,砂子的质量直接影响到混凝土的性能。而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环保、资源节约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混凝土行业。机制砂的加工工艺对原料的粒度级配有着严格的要求,以下将从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原料粒度级配的原理
原料粒度级配是指原料中各种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在机制砂的加工过程中,原料的粒度级配对砂子的质量有着重要影响。合理的粒度级配可以使砂子具有良好的流动性、可泵性、抗裂性等性能,从而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二、原料粒度级配的要求
- 粒度范围
机制砂的原料粒度范围一般在0.16mm至5mm之间。其中,0.16mm至0.63mm的细砂含量应控制在15%至30%之间,0.63mm至5mm的中砂含量应控制在60%至80%之间,5mm以上的粗砂含量应控制在5%至15%之间。
- 粒度级配曲线
原料的粒度级配曲线应呈近似正态分布,曲线的峰位应位于中砂含量范围内。这样可以保证砂子的颗粒级配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性能。
- 粒度级配宽度
原料的粒度级配宽度应控制在1.5至2.0之间。级配宽度越小,说明原料的粒度分布越均匀,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 颗粒形状
原料颗粒的形状应呈多边形,颗粒表面应光滑。这样可以提高砂子的流动性,降低混凝土的粘聚性,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泵送性能。
三、原料粒度级配对加工工艺的影响
- 破碎工艺
原料粒度级配对破碎工艺有直接影响。对于粒度级配较好的原料,可以采用较小的破碎腔尺寸和较低的转速,从而降低能耗。而对于粒度级配较差的原料,则需要采用较大的破碎腔尺寸和较高的转速,以实现更好的破碎效果。
- 筛分工艺
原料粒度级配对筛分工艺也有一定影响。合理的粒度级配可以降低筛分设备的负荷,提高筛分效率。同时,合理的粒度级配还可以减少筛分过程中的粉尘产生,降低环境污染。
- 洗砂工艺
原料粒度级配对洗砂工艺也有一定影响。对于粒度级配较好的原料,可以采用较低的水压和较短的洗砂时间,从而降低能耗。而对于粒度级配较差的原料,则需要采用较高的水压和较长的洗砂时间,以实现更好的清洗效果。
四、结论
综上所述,机制砂的加工工艺对原料的粒度级配有着严格的要求。合理的粒度级配可以提高砂子的质量,从而提高混凝土的性能。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应根据原料的粒度级配特点,选择合适的加工工艺,以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环境保护。
猜你喜欢:移动式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