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高中文言文虚词
初高中文言文虚词
初高中文言文虚词是文言文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它们通常不表示具体的语义内容,而是起到连接、强调、限定等语法作用。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虚词及其用法:
代词
之:第三人称代词,可代人、物、事。例如:“公与之乘,战于长勺”中的“之”指代“他”。
其:第三人称代词,可指代前文提到的内容或事物。例如:“择其善者而从之”中的“其”指代“那些好的事物”。
焉:常用于反问句,可译为“呢”。例如:“师焉,惑之不解”中的“焉”用于反问。
何:疑问代词,用于询问原因、地点等。例如:“其间旦暮闻何物”中的“何”询问事物。
助词
之:结构助词,相当于现代汉语的“的”,用于定语和中心语之间。例如:“予尝求古仁人之心”中的“之”作为定语标志。
者:常用于句首或句中,表示疑问、反问等语气。例如:“其犹文轩之与敝舆也”中的“者”用于强调。
连词
而:连接前后两个分句,表示并列、递进、转折等关系。例如:“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中的“而”表示转折。
以:介词,引出动作的工具、时间或对象;连词,表原因。例如:“故天将降大任于是人也”中的“以”理解为“用”。
介词
于:与名词组合构成介宾短语,表示多种关系,如“自”、“从”、“由于”等。例如:“亲得之于史公云”中的“于”表示“从”。
动词
之:可译为“到”、“去”、“往”等,后面一般会跟一个地点名词。例如:“吾欲之南海”中的“之”表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