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与河沙在工程验收时的标准要求

机制砂与河沙在工程验收时的标准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对砂石材料的需求量日益增加。河沙作为传统的砂石材料,因其资源丰富、成本低廉等特点,长期以来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建筑工程中。然而,由于过度开采和环境保护意识的提高,河沙资源逐渐枯竭,质量也逐年下降。因此,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逐渐取代河沙成为主流。在工程验收时,对机制砂与河沙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本文将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机制砂与河沙在工程验收时的标准要求。

一、砂石材料的基本要求

  1. 含泥量:含泥量是指砂石材料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在工程验收时,机制砂与河沙的含泥量应满足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要求。对于混凝土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对于砌筑用砂,含泥量应不大于5%。

  2. 针片状颗粒含量:针片状颗粒是指砂石材料中长度与宽度之比大于3的颗粒。在工程验收时,机制砂与河沙的针片状颗粒含量应满足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的要求。对于混凝土用砂,针片状颗粒含量应不大于2%;对于砌筑用砂,针片状颗粒含量应不大于5%。

  3. 水泥石含量:水泥石含量是指砂石材料中粒径小于0.08mm的颗粒含量。在工程验收时,机制砂与河沙的水泥石含量应满足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的要求。对于混凝土用砂,水泥石含量应不大于1%;对于砌筑用砂,水泥石含量应不大于2%。

二、砂石材料的物理性能要求

  1. 砂石材料细度模数:细度模数是砂石材料粒径分布的一个指标,用于描述砂石材料的粗细程度。在工程验收时,机制砂与河沙的细度模数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混凝土用砂,细度模数一般在2.33.0之间;对于砌筑用砂,细度模数一般在2.03.5之间。

  2. 砂石材料磨光值:磨光值是指砂石材料表面磨光程度的一个指标。在工程验收时,机制砂与河沙的磨光值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混凝土用砂,磨光值一般在3050之间;对于砌筑用砂,磨光值一般在5070之间。

  3. 砂石材料坚固性:坚固性是指砂石材料在自然条件下的稳定性。在工程验收时,机制砂与河沙的坚固性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混凝土用砂,坚固性一般要求大于100;对于砌筑用砂,坚固性一般要求大于100。

三、砂石材料的化学成分要求

  1. 砂石材料碱活性:碱活性是指砂石材料中的硅酸盐与水泥中的碱反应产生膨胀的性能。在工程验收时,机制砂与河沙的碱活性应满足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的要求。对于混凝土用砂,碱活性应不大于0.6;对于砌筑用砂,碱活性应不大于0.8。

  2. 砂石材料氯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是指砂石材料中氯离子的含量。在工程验收时,机制砂与河沙的氯离子含量应满足设计要求。对于混凝土用砂,氯离子含量一般要求不大于0.06%;对于砌筑用砂,氯离子含量一般要求不大于0.1%。

四、砂石材料的检测方法

  1. 含泥量、针片状颗粒含量、水泥石含量:采用筛分法进行检测。

  2. 细度模数、磨光值、坚固性:采用标准试验方法进行检测。

  3. 碱活性、氯离子含量:采用化学分析方法进行检测。

总之,在工程验收时,对机制砂与河沙的标准要求越来越严格。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和设计要求进行砂石材料的验收,确保工程质量。同时,相关部门应加强对砂石材料市场的监管,从源头上提高砂石材料的质量,保障建筑工程的安全与质量。

猜你喜欢:锂矿加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