遥感测绘发展历程简述
遥感测绘的发展历史可以大致分为以下几个阶段:
起源阶段
遥感技术起源于19世纪的空中摄影,当时主要用于空中侦察。
1608年汉斯·李波尔赛制造了世界第一架望远镜,1609年伽利略制作了放大三倍的科学望远镜并首次观测月球,这些都为遥感技术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初步发展阶段
1839年达盖尔发表了他和尼普斯拍摄的照片,第一次成功将拍摄事物记录在胶片上,标志着有记录地面遥感阶段的开始。
1858年用系留气球拍摄了法国巴黎的鸟瞰像片,1903年飞机的发明,1909年第一张航空像片,这些都为遥感的初期发展提供了重要支持。
现代遥感阶段
1957年前苏联发射了人类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标志着航天遥感时代的开始。
20世纪60年代,美国发射了TIROS、ATS、ESSA等气象卫星和载人宇宙飞船,进一步推动了遥感技术的发展。
1960年美国学者伊林L.布鲁伊特提出“遥感”这一科学术语,并在1962年被正式通过,标志着遥感这门新学科的形成。
进一步发展阶段
20世纪50年代以来,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遥感技术从常规航空摄影阶段、航空遥感阶段发展到了航天遥感阶段。
遥感器从第一代的航空摄影机,第二代的多光谱摄影,发展到了高分辨率遥感、雷达遥感等多种技术。
卫星遥感技术使我们能够在短时间内获取大范围的地球信息,不仅极大地拓宽了视野,而且为我们解决复杂问题提供了新的工具。
高分辨率时代与小卫星时代
1986年法国发射了SPOT卫星,开启了高分辨率卫星遥感时代,其数据对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研究等领域产生了深远影响。
1999年美国发射了IKONOS卫星,具备更高的分辨率,将高分辨率遥感带入商业领域。
2013年,Skybox公司发射了SkySat-1,开启了小卫星和微卫星遥感应用时代。
当前应用
遥感技术已广泛应用于资源环境、水文、气象、地质地理等领域,成为一门实用的、先进的空间探测技术。
遥感技术的应用领域已经非常广泛,从农业、林业、水利,到地质、气象、海洋,再到城市规划、环境保护,遥感技术都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起来,遥感测绘从19世纪的热气球时代开始,经历了从空中摄影到航天遥感的多个阶段,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个涉及多个领域、技术先进且应用广泛的学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