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城的文献综述简短
长城的文献综述简短
长城,又称万里长城,是中国古代一项宏伟的军事防御工程。它始建于春秋战国时期,历经2000多年的时间,总长度超过5万千米。长城不仅是中国古代劳动人民智慧的结晶,也是世界历史上最长的防御工程之一。
长城的修建始于公元前7世纪,最初由诸侯国如楚国建造,用以防御北方游牧民族或敌国的侵袭。秦朝统一六国后,秦始皇下令将各国长城连接起来,形成了西起临洮、东至辽东的万里长城。此后,历代王朝如汉、晋、北魏、东魏、西魏、北齐、北周、隋、唐、宋、辽、金、元、明、清等都对长城进行了不同规模的修建和加固。
明朝时期的长城是历史上规模最大、工程最完美的一段,西起嘉峪关,东至鸭绿江畔,全长约8851.8公里。长城由城墙、烽火台、城堡、关口等部分组成,其建筑规模宏大,防御体系复杂,文化内涵丰富。
自19世纪末期以来,长城的研究逐渐受到重视,学术界对长城本体及其相关的政治、经济、军事、环境和文化等方面的互动和影响进行了深入研究。长城不仅是中华民族的象征,也是世界文化遗产的重要组成部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