香港大学的标志建筑

香港大学的标志建筑

香港大学的标志性建筑包括:

本部大楼:

建于1910年,是港大最古老的建筑,采用文艺复兴期建筑模式,有花岗石柱廊支撑,顶部设有高塔和四座角塔,具有西方建筑风格。这里是文学院的大本营,张爱玲曾于1939年在此读书,也是学生拍摄毕业照的首选地。

大学堂:

位于薄扶林道山顶,结合了都铎及歌德式建筑特色,曾是法国传道团的总部,后由香港大学收购并改为男生宿舍,内部有图书馆和螺旋式楼梯。

邓志昂楼:

建于1929年,由邓肇坚爵士的父亲邓志昂捐助建成,作为中文学院使用,外墙简朴,现为亚洲研究中心。

孔庆荧楼:

建于1919年,是香港法定古迹,位于本部大楼出口对面。

嘉道理楼:

以高科技设计著称,曾获得亚洲最佳建筑物奖项,与香港汇丰银行大厦齐名。

舍堂:

提供学生共同生活的地方,强调“全人教育”的概念,源自英国剑桥、牛津等大学的“学院制”。

正门:

俗称西闸,建于1912年,采用仿古式风格,具有中国传统文化的独特韵味,是校园内最具代表性和标志性的建筑之一。

这些建筑不仅体现了香港大学的历史和文化,也是游客和学生参观和拍照的热门地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