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名称的翻译有哪些实用技巧?

药品名称的翻译是医药翻译领域中的一项重要任务,它不仅要求翻译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语言功底,还需要运用一定的实用技巧。以下是一些在药品名称翻译中常用的实用技巧:

一、了解药品名称的构成

药品名称通常由以下几个部分组成:通用名、商品名、化学名、活性成分、剂型等。在翻译过程中,我们需要对每个部分的特点和含义有所了解,以便准确翻译。

  1. 通用名:通用名是指药品的正式名称,通常由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和国际药用化合物名称(INN-CM)组成。在翻译时,应将通用名保持原样,不得随意更改。

  2. 商品名:商品名是指药品的生产厂家为其产品注册的名称,具有独特性。在翻译时,应尽量保留商品名的原样,同时注意避免与文化差异造成的误解。

  3. 化学名:化学名是指药品的化学结构名称,通常由化学式表示。在翻译时,应将化学名保持原样,不得随意更改。

  4. 活性成分:活性成分是指药品中起主要作用的成分。在翻译时,应将活性成分保持原样,不得随意更改。

  5. 剂型:剂型是指药品的形态,如片剂、胶囊剂、注射剂等。在翻译时,应将剂型保持原样,不得随意更改。

二、掌握药品名称的翻译方法

  1. 音译法:音译法是指将药品名称的发音按照目标语言进行翻译。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发音相似的药品名称。例如,将“阿莫西林”翻译为“Amoxicillin”。

  2. 直译法:直译法是指将药品名称的各个部分按照原意进行翻译。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明确含义的药品名称。例如,将“复方感冒灵”翻译为“Compound Cold Tablets”。

  3. 意译法:意译法是指将药品名称的内涵进行翻译,使其在目标语言中具有相似的意义。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独特含义的药品名称。例如,将“心痛定”翻译为“Pain Reliever”。

  4. 创译法:创译法是指结合音译、直译和意译等方法,创造出新的药品名称。这种方法适用于一些具有独特含义且难以翻译的药品名称。例如,将“消炎痛”翻译为“Anti-inflammatory Pain Reliever”。

三、注意药品名称的规范化

  1. 术语规范化:在翻译过程中,应遵循医药术语的规范化原则,确保翻译的准确性。例如,将“抗感染”翻译为“Antibacterial”。

  2. 格式规范化:药品名称的格式在翻译过程中也应保持一致。例如,将“复方制剂”翻译为“Compound Preparation”。

  3. 拼写规范化:在翻译过程中,应注意药品名称的拼写规范,避免出现错别字或误拼。例如,将“阿司匹林”翻译为“Aspirin”。

四、参考相关资料

在翻译药品名称时,可以参考以下资料:

  1. 《中国药品通用名称》(ISBN:978-7-5026-4324-4)

  2. 《英汉双解医药大词典》(ISBN:978-7-5379-0172-2)

  3. 《国际非专利药品名称》(INN)

  4. 《世界卫生组织药品目录》(WHO Model List of Essential Medicines)

总之,药品名称的翻译是一项复杂而细致的工作,需要翻译人员具备扎实的医学知识和语言功底,同时运用一定的实用技巧。在翻译过程中,要注重药品名称的构成、翻译方法、规范化以及参考相关资料,以确保翻译的准确性和专业性。

猜你喜欢:北京医疗器械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