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哥窑的文献综述

关于哥窑的文献综述

哥窑是中国古代著名的瓷器窑口之一,其文献记载始于明代,而关于其确切窑址和烧造年代,历史上一直存在争议。以下是对哥窑文献记载的综述:

文献记载

最早记载:哥窑的名称最早出现在元代的文献中,由孔克齐在《静斋至正直记》中提及,称为“哥哥洞窑”。

明代文献:明代陆深的《春风堂随笔》中首次明确提到“哥窑”,并指出哥窑烧造于龙泉的琉田。

其他文献:明代的《浙江通志》、《七修类稿续编》等文献也对哥窑有所记载,提及哥窑与龙泉窑的关系以及章生一、生二兄弟的烧瓷传说。

哥窑特征

开片:哥窑瓷器以开片著称,有“金丝铁线”之称,即大开片内套小开片,具有独特的装饰效果。

釉色胎体:哥窑瓷器釉色主要有青黄色、月白、影青等,胎体颜色分黑灰、浅灰、深灰、土黄等。

其他特征:哥窑瓷器有的有紫口铁足,有的则没有,且明清仿制品与真品相比有显著区别。

窑址与年代

窑址争议:哥窑的确切窑址至今未找到,历史上对其烧造年代也有不同说法,有认为其烧造年代不晚于元代。

新旧区分:文献中提及哥窑有新旧之分,旧哥窑色青浓淡不一,铁足紫口,而元末新烧的哥窑土脉粗燥,色亦不好。

市场与仿品

市场价值:哥窑瓷器非常珍贵,全世界存世数量远少于元青花,国际拍卖市场上成交价高昂。

仿品问题:目前市场上95%以上的哥窑瓷器都是现代仿品,给鉴定带来一定难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