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训的文献综述
声训的文献综述
声训是中国古代语言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它通过分析词语的读音来推求其意义。以下是对声训的文献综述:
《释名》声训研究
郝士宏(1999)认为《释名》的声训有其客观依据,并引入了现代语义学中的“义素”概念来解释声训。
李茂康(1997)将《释名》中的声训分为“完全可信的声训”和“基本可信的声训”,并进行了具体分析。
张瑞朋(2004)运用语义场理论,从义素分析角度对《释名》的声训进行了评价。
《说文解字》声训研究
张艳华(苏州大学文学院)指出《说文解字》是中国最早系统地使用六书理论分析汉字形体,探求汉字本义的文字学专著,声训在其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崔枢华的研究表明,《说文解字》中的声训存在扩大化倾向,并从多个方面分析了这一现象。
综合分析
政治服务与语言学上的声训:汉代声训研究可以分为为政治服务和语言学上的声训,其中《春秋繁露》和《白虎通义》等作品体现了政治服务性,而《说文解字》和《释名》则是语言学上的代表作。
声训的语言学依据:声训的语言学依据在于语言符号的任意性与理据性,这一理论在声训研究中得到了应用和探讨。
结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