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如何进行定期审查?

在我国,机关事业单位的人事档案是记录个人基本信息、工作经历、学历、职称等信息的综合性档案。定期审查人事档案,有助于确保档案信息的准确性和完整性,维护干部职工的合法权益。那么,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如何进行定期审查呢?以下将从审查对象、审查内容、审查程序等方面进行详细介绍。

一、审查对象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审查对象主要包括以下几类:

  1. 新入职的干部职工:审查其个人基本信息、学历、职称等是否符合实际情况。

  2. 晋升、调任、转正的干部职工:审查其工作经历、考核结果、奖惩情况等是否符合相关规定。

  3. 退休、离职的干部职工:审查其工作经历、考核结果、奖惩情况等,确保其退休待遇的准确计算。

  4. 其他需要审查的干部职工:如因工作需要、投诉举报等特殊情况,需对特定人员的人事档案进行审查。

二、审查内容

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审查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基本信息:审查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民族、籍贯、婚姻状况、学历、职称等基本信息是否准确。

  2. 工作经历:审查工作单位、工作时间、职务、岗位等是否真实、完整。

  3. 学历、职称:审查学历、职称的取得时间、取得方式、证书等是否真实、有效。

  4. 考核结果:审查年度考核、专项考核等考核结果是否准确、公正。

  5. 奖惩情况:审查奖惩情况是否真实、合规。

  6. 其他相关材料:如劳动合同、社会保险缴纳证明、专业技术资格证书等。

三、审查程序

  1. 成立审查小组:机关事业单位应成立由人事、纪检监察、审计等部门人员组成的人事档案审查小组。

  2. 制定审查计划:根据审查对象和内容,制定详细的审查计划,明确审查时间、审查方式等。

  3. 查阅档案材料:审查小组对审查对象的人事档案进行查阅,核实档案材料的真实性和完整性。

  4. 调查核实:对审查过程中发现的问题,进行调查核实,确保问题得到妥善处理。

  5. 形成审查报告:审查小组根据审查结果,形成审查报告,提出整改意见和建议。

  6. 反馈整改情况:对审查中发现的问题,要求相关单位进行整改,并及时反馈整改情况。

四、案例分析

【案例一】:某机关事业单位在审查过程中,发现一名新入职的干部职工的学历证书存在疑点。经调查核实,该证书系伪造。审查小组依法对该干部职工进行了处理,并通报了相关情况。

【案例二】:某事业单位在审查过程中,发现一名晋升的干部职工的考核结果存在异常。经调查核实,该考核结果系他人恶意篡改。审查小组依法对该干部职工进行了处理,并追究了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总之,机关事业单位人事档案的定期审查是维护干部职工合法权益的重要举措。通过严格审查程序,确保档案信息的真实性和完整性,为干部职工提供准确、可靠的档案服务。

猜你喜欢:专属猎头的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