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IS数据管理的规范与标准是什么?
随着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的广泛应用,GIS数据管理的重要性日益凸显。规范与标准化的GIS数据管理对于保障数据质量、提高数据共享和交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详细介绍GIS数据管理的规范与标准。
一、GIS数据管理的基本原则
数据真实性:GIS数据应真实反映地理实体的空间位置、属性特征和时空变化规律。
数据一致性:GIS数据在空间、时间和属性等方面应保持一致性。
数据完整性:GIS数据应包含地理实体的全部信息,不得遗漏。
数据安全性:GIS数据应采取有效措施,防止数据泄露、篡改和丢失。
数据可访问性:GIS数据应便于用户查询、检索和使用。
数据可维护性:GIS数据应便于更新、修改和扩展。
二、GIS数据管理的规范
- 数据分类与编码规范
(1)地理实体分类:按照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GB/T 13923-2006)进行分类。
(2)属性数据编码:按照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属性数据字典》(GB/T 13924-2006)进行编码。
- 数据采集与更新规范
(1)数据采集:遵循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规范》(GB/T 21001-2007)。
(2)数据更新:按照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规范》(GB/T 21002-2007)进行更新。
- 数据存储与备份规范
(1)数据存储:采用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存储规范》(GB/T 21003-2007)。
(2)数据备份:按照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备份规范》(GB/T 21004-2007)进行备份。
- 数据质量控制规范
(1)数据质量检查:按照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检查规范》(GB/T 21005-2007)进行质量检查。
(2)数据质量评估:根据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评估规范》(GB/T 21006-2007)进行评估。
- 数据交换与共享规范
(1)数据交换格式:采用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格式》(GB/T 18936-2002)。
(2)数据共享平台:按照国家标准《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平台》(GB/T 31464-2015)进行数据共享。
三、GIS数据管理的标准
- 国际标准
(1)ISO/TC 211:地理信息/地理空间数据表示、获取和处理。
(2)OGC:开放地理空间联盟,提供一系列开放标准,如GML、WMS、WFS等。
- 国家标准
(1)GB/T 13923-2006: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分类与代码。
(2)GB/T 13924-2006: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属性数据字典。
(3)GB/T 21001-2007: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采集规范。
(4)GB/T 21002-2007:地理信息系统基础地理信息数据更新规范。
(5)GB/T 21003-2007: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存储规范。
(6)GB/T 21004-2007: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备份规范。
(7)GB/T 21005-2007: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检查规范。
(8)GB/T 21006-2007:地理信息系统数据质量评估规范。
(9)GB/T 18936-2002:地理信息系统数据交换格式。
(10)GB/T 31464-2015:地理信息系统数据共享平台。
总之,GIS数据管理的规范与标准对于保障数据质量、提高数据共享和交换效率具有重要意义。在实际工作中,应遵循相关规范与标准,确保GIS数据管理的科学性和规范性。
猜你喜欢:国产PL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