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译医疗卫生文献时如何处理术语冲突?

翻译医疗卫生文献时,术语的准确性至关重要。然而,在实际操作过程中,我们常常会遇到术语冲突的问题。术语冲突是指不同语言中对应同一概念的术语在表达上存在差异,甚至完全不同。本文将探讨在翻译医疗卫生文献时如何处理术语冲突,以提高翻译质量。

一、了解术语冲突的原因

  1. 语言差异:不同语言在词汇、语法、语义等方面存在差异,导致术语表达不同。

  2. 专业领域差异:医疗卫生领域涉及众多学科,不同学科之间可能存在术语冲突。

  3. 译者个人知识储备不足:译者对特定领域知识了解不够,导致对术语理解不准确。

  4. 术语更新速度较快:随着医学研究的不断发展,新术语不断涌现,给翻译工作带来挑战。

二、处理术语冲突的方法

  1. 查阅权威词典和资料:在翻译过程中,查阅权威词典、专业书籍、学术期刊等资料,了解术语的正确用法。

  2. 咨询专业人士:对于不确定的术语,可以请教相关领域的专家,确保翻译准确性。

  3. 采用增译、减译、改译等技巧:

(1)增译: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省略的术语补充完整,使译文更加准确。

(2)减译:在翻译过程中,将原文中重复的术语进行合并,使译文更加简洁。

(3)改译:将原文中的术语翻译成符合目标语言习惯的表达方式。


  1. 建立术语库:针对特定领域,建立术语库,收集整理相关术语,为翻译工作提供参考。

  2. 注重语境分析:在翻译过程中,关注原文语境,避免因语境理解偏差导致术语冲突。

  3. 参考国际标准:在翻译医疗卫生文献时,参考国际标准,如世界卫生组织(WHO)发布的术语标准,确保术语的统一性。

  4. 重视术语的本土化:在翻译过程中,充分考虑目标语言的文化背景,使术语更加符合目标读者的认知习惯。

三、案例分享

以下是一个关于处理术语冲突的案例:

原文:The patient was diagnosed with 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

译文1: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死。

译文2:患者被诊断为急性心肌梗塞。

分析:在翻译过程中,我们发现“心肌梗死”和“心肌梗塞”这两个术语存在冲突。通过查阅相关资料,我们了解到,“心肌梗死”是国际通用的术语,而“心肌梗塞”是中文特有的说法。因此,译文1更加准确。

四、总结

在翻译医疗卫生文献时,处理术语冲突是一个不容忽视的问题。通过了解术语冲突的原因,采取有效的方法,如查阅权威资料、咨询专业人士、建立术语库等,可以提高翻译质量,确保术语的准确性。同时,注重语境分析、参考国际标准、重视术语的本土化,有助于提高翻译工作的整体水平。

猜你喜欢:药品申报资料翻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