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事和解的文献综述是什么
民事和解的文献综述是什么
民事和解作为民事诉讼中的一项重要法律手段,在司法实践中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以下是对民事和解文献的综述,按照时间顺序和重要性组织:
民事和解的发展历程
古代和解制度:中国自唐代起就有和解制度的规定,但长期未得到充分发展。
新中国成立后的和解制度:和解制度开始得到重视和发展。
改革开放后的和解制度: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法制建设的完善,和解制度在民事诉讼中广泛应用。
民事和解的功能
节约时间和费用:和解可以尽早结束纠纷,减轻当事人负担。
减少纠纷发生:和解有助于保护当事人利益,促进社会和谐稳定。
提高司法效率:和解有助于缓解法院工作压力,保障当事人权益。
民事和解的立法发展
早期和解制度:1982年《民事诉讼法》未涉及和解制度,缺乏规范性与可操作性。
和解制度规范及法律效力加强:1991年和2012年民诉法修订分别加强了和解制度的规范及法律效力。
和解制度的延伸及完善:2017年民诉法修改后,庭外调解机构可以介入调解,引导当事人和解纠纷。
民事和解的研究现状
研究综述:众多学者对民事诉讼和解制度进行了深入探究,提出了推进和解制度发展的方案。
文献来源:包括学术期刊如《人民司法》、《商丘师范学院学报》、《法制与社会》等,以及学生论文如康杰的综述报告。
民事和解的理论意义和实践价值
和谐司法理念:民事诉讼和解符合“和谐司法”理念,有助于解决纠纷,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结论
民事和解作为一种有效的争议解决方式,在节约成本、减少纠纷、提高司法效率等方面具有显著优势。随着中国法律制度的不断完善,和解制度在民事诉讼中的应用将更加广泛和深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