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的分类有哪些,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什么?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由于其资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性能稳定等优点,在我国建筑行业得到了广泛应用。然而,机制砂的种类繁多,不同种类的机制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也各不相同。本文将详细探讨机制砂的分类及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一、机制砂的分类

  1. 按照生产工艺分类

(1)冲击式制砂机生产的机制砂:通过冲击、撞击、研磨等作用将石料破碎成细小颗粒,具有较高的硬度和耐磨性。

(2)锥式制砂机生产的机制砂:采用圆锥破碎机进行破碎,适用于硬度较高的石料,具有粒形好、粒度均匀、抗压强度高等特点。

(3)辊压式制砂机生产的机制砂:通过辊压作用将石料破碎成细小颗粒,具有粒度细、粒形好、抗压强度高等特点。


  1. 按照原料分类

(1)河砂:以河床中的天然砂石为原料,经过筛选、洗砂等工艺处理而成,具有较高的含泥量和杂质。

(2)山砂:以山体中的天然砂石为原料,经过筛选、洗砂等工艺处理而成,具有较高的含泥量和杂质。

(3)再生砂:以建筑垃圾、废石等废弃物料为原料,经过破碎、筛选、洗砂等工艺处理而成,具有环保、资源循环利用等特点。


  1. 按照粒度分类

(1)粗砂:粒度在0.5~3.0mm之间,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

(2)中砂:粒度在0.15~0.5mm之间,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

(3)细砂:粒度在0.075~0.15mm之间,适用于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

二、机制砂对工程造价的影响

  1. 成本影响

(1)原材料成本:不同种类的机制砂,其原材料成本差异较大。河砂、山砂等天然砂石资源丰富,成本较低;而再生砂等废弃物料为原料的机制砂,成本相对较高。

(2)生产工艺成本:冲击式、锥式、辊压式等不同生产工艺的制砂设备,其投资成本、能耗、维护成本等存在差异,从而影响机制砂的生产成本。


  1. 质量影响

(1)强度:机制砂的强度直接影响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性能。不同种类的机制砂,其强度差异较大,从而影响工程造价。

(2)粒度:机制砂的粒度对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性能也有一定影响。粒度不均、粒度偏大的机制砂,可能导致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强度降低,从而影响工程造价。

(3)含泥量:机制砂的含泥量越高,其性能越差。含泥量高的机制砂可能影响混凝土、砂浆等建筑材料的强度、耐久性等性能,从而增加工程造价。


  1. 环保影响

(1)资源利用:再生砂等废弃物料为原料的机制砂,有助于实现资源循环利用,降低对天然砂石资源的依赖,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2)环境污染:天然砂石开采过程中,可能对生态环境造成破坏。采用机制砂可以减少天然砂石的开采,降低环境污染,从而降低工程造价。

综上所述,机制砂的分类及其对工程造价的影响是多方面的。在选用机制砂时,应根据工程需求、成本、质量、环保等因素综合考虑,以实现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环境效益的统一。

猜你喜欢:电池黑粉回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