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与中砂的粒径范围有何区别?

机制砂与中砂的粒径范围有何区别?

在建筑行业,砂石材料是不可或缺的基础原料。砂石材料按照粒径大小可以分为粗砂、中砂、细砂和特细砂。其中,中砂和机制砂是常见的两种砂石材料。那么,机制砂与中砂的粒径范围有何区别呢?本文将为您详细解答。

一、机制砂的粒径范围

机制砂是通过人工破碎、筛分等工艺生产的砂石材料。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机制砂的粒径范围如下:

  1.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
  2. 粒径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100%;
  3. 粒径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15%;
  4. 粒径小于0.1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

二、中砂的粒径范围

中砂是指粒径介于粗砂和细砂之间的砂石材料。根据我国国家标准GB/T 14684-2011《建筑用砂》的规定,中砂的粒径范围如下:

  1. 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5%;
  2. 粒径小于2.36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100%;
  3. 粒径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介于35%至65%之间;
  4. 粒径小于0.15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15%。

三、机制砂与中砂粒径范围的区别

  1. 粒径分布范围不同

机制砂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可以覆盖从0.075mm到2.36mm的所有粒径。而中砂的粒径分布范围相对较窄,主要集中在0.6mm以下的粒径。


  1. 粒径比例不同

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不大于15%,而中砂中,粒径小于0.6mm的颗粒含量介于35%至65%之间。这说明中砂的细度较机制砂更为细腻。


  1. 砂粒形状不同

机制砂的砂粒形状多为不规则的多面体,而中砂的砂粒形状较为规则,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四、总结

机制砂与中砂的粒径范围存在一定的区别。在选用砂石材料时,应根据工程需求、施工条件和成本等因素综合考虑。一般来说,中砂的粒径分布范围较窄,细度较高,适用于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较高的工程;而机制砂的粒径分布范围较广,适用于对混凝土强度和耐久性要求不高的工程。

猜你喜欢:数字孪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