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
陕西省高标准农田建设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综合标准
高标准农田应达到以下建设目标:
设施配套:农业生产设施完善,制约当地农业生产的关键障碍因素得以解除。
道路畅通:项目区道路系统完善,便于农机作业和农产品运输。
旱涝保收:具备抵御自然灾害的能力,确保农田在干旱和洪涝等不利条件下的稳定产量。
高产稳产:通过科学管理和技术应用,提高农田的产量和稳定性。
优质安全:项目区产出的粮食和其他主要农产品达到优质安全标准。
科技先进:农田建设采用先进的技术和管理方法,提升农业生产效率。
全面节水:推行节水灌溉和其他节本增效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效率。
节本增效:通过农田建设和管理优化,降低生产成本,增加农民收入。
生态和谐:农田林网适宜,生态环境明显改善,可持续发展能力明显增强。
区域差异
陕北与关中地区由于土地资源相对较丰富,而水资源较缺乏,因此建设标准需因地制宜:
陕北地区:宜“以水定地”,根据水资源的数量及类型,确定高标准农田的灌溉工程模式与规模。对于农灌地下水位下降漏斗区,禁止开采地下水;地下水位下降区,应限采地下水。
关中地区:现状水资源开发利用水平较高,新增灌溉面积的可能性较小,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应以现有灌区的平整土地、灌排设施完善配套等为主。
这些标准旨在通过科学规划和建设,提升陕西省农田的整体质量和综合生产能力,保障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建议在实际建设中,结合当地具体情况和资源条件,制定详细的建设方案和管理措施,确保高标准农田建设的效果和目标得以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