景观设计心理效应有哪些
景观设计中的心理效应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感官刺激的生理影响
景观设计中的感官刺激可以激活神经系统,释放激素如多巴胺和血清素,这些激素具有提升情绪和减轻压力的作用。
光线暴露可以调节睡眠-觉醒周期,影响情绪和认知功能,自然光线可以增加血清素水平,改善整体情绪。
植物释放的挥发性有机化合物(VOC)可以通过嗅觉系统影响情绪,某些VOC如柑橘类植物散发的柠檬烯具有抗焦虑和镇静作用。
认知和情感反应
注意力和视觉搜索:空间记忆是人们保留和回忆景观空间信息的能力,牢固的空间记忆有助于人们在景观中导航,并形成持久的情感联系。
认知映射:认知映射是指人们对更大景观环境的心理表征,园林设计师可以利用认知地图,了解人们如何体验和理解景观,并确定需要改善的空间区域。
美感与审美:景观人群在面对不同景观时会产生不同的认知反应,美感与审美是人们对于景观的主观感受和评价,景观设计应考虑美感的因素并追求审美的效果。
情感反应:景观人群在观赏景观时会产生不同的情感反应,如快乐和满足、放松和安宁,景观设计应通过色彩、音乐和质感等元素来刺激这些情感反应。
社会和文化因素
文化认同感:当游人看到具有地域文化特色的园林景观时,能够产生共鸣或对传统文化的拜服和骄傲,这种文化认同感会给游人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