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体景观设计标准
山地景观设计标准主要涉及以下几个方面:
景区道路设计
整体设计包括平曲线设计和竖曲线设计,考虑道路宽度、平曲线半径、曲线加宽、纵横坡度、弯道和标高等因素。
道路线形设计要曲折起伏、自然地形,减少工程量和对自然生态的破坏。
道路布局应自由、曲线与规则、直线相结合,形成不同园林风格。
采用变断面形式,如转折处宽窄不一,设置坐凳、椅处外延界限,以及路旁过路亭等,使园路多变,结合休闲、逗留和运动。
避免多路交织,确保路况简单、导向明确,主次分明,并在宽度、铺装、走向上有明显差别。
设计无障碍设施,方便残疾人和老年人使用。
景观生态设计
尽可能保持山地原有自然地形与植被,减少建筑对地表面积的占用,部分建筑可隐入地下。
保持山地环境的正常水循环,保存自然水体和原有水文、小气候,减少硬地铺设,增加地表透水性和蓄水性。
根据具体情况采取工程手段进行人工绿化,改进水文组织,加强水土保持,维持生态稳定。
利用自然生态规律改善微观气候。
景观空间设计
景观空间的性质取决于空间的围合程度,不同山体部位具有不同空间属性。
度假区设计应顺应山地自然景观的总体特征,延续自然景观的空间,使二者空间相渗透。
控制空间序列和选择空间界面,丰富景观空间。
景观视觉设计
当度假区位于山体中部或下部时,注意建筑与山体视觉关系的均衡与稳定,避免面积分布上的接近与对等。
建筑轮廓应与山体趋势相协调,形成统一的天际线。
位于山顶、山脊或山岗的建筑,应与山体共同构成明显的天际线。
群景观营造
结合当地地形地貌特征和特色文化进行合理布置,提高别墅群的整体和谐性与美感。
善于借物,重在合宜,利用自然环境和特色文化进行景观设计。
景观节点应多样化和个性化,如特别的山泉、溪流、山地景观等,增强居家感和可识别性。
这些标准旨在确保山地景观设计既美观又实用,同时注重生态和环境保护,提供丰富多样的体验。在实际设计中,应综合考虑地形、气候、植被等自然条件,以及人的活动需求和文化特色,创造出和谐、自然、生态的山地景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