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方测绘方法
土方测绘的方法有多种,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法:
面积乘以厚度的方法
适用于矩形或近似矩形区域。
测量区域面积和土样的平均厚度,将两者相乘得到土方量。
方格网法
将地形分成若干个方格,每个方格的边长一般为10米左右。
根据每个方格的平均高程和设计高程,计算出每个方格的填挖量,最后累加得到整个区域的土方量。
等高线法
利用地形图上的等高线,计算相邻等高线之间的土方量。
首先计算等高线间的面积,然后根据等高线间的平均高度和设计高程,计算出每个等高线间的填挖量,最后累加得到整个区域的土方量。
平均高程法
在测量区域内选取若干个测量点,分别测量这些点的海拔高程。
计算所有测量点的平均高程,将平均高程与设计高程相减,得到填挖高度。
最后将填挖高度与测量区域面积相乘,即可得到土方量。
圆锥体积法
适用于坡面不规则的情况。
在测量区域内选取若干个测量点,分别测量这些点的海拔高程和相对位置关系,然后计算这些点的体积。
将体积累加得到整个区域的土方量。
DTM法(数字地面模型法)
利用数字地形模型(DTM)计算土方量。
DTM数据包括地形表面各点的三维坐标信息,通过分析地形表面各点的起伏变化,可以计算出不同设计高程下的土方量。
断面法
当地形复杂起伏变化较大,或地狭长、挖填深度较大且不规则的地段,宜选择横断面法进行土方量计算。
通过测量断面的长度、宽度和高度,计算出断面的体积,然后根据地形变化进行累加。
平均截面法
通过在土方工程中选择若干个代表性的截面,测量其长度和高度,然后计算出这些截面的平均面积,再乘以土方的长度,得出土方的体积。
体积平差法
通过在土方工程中设置控制点,测量这些控制点的坐标和高程,然后根据这些测量数据,计算出土方的体积。
方格网法(改进)
引入杨赤中滤波推估法,对已知离散点数据进行二项式加权游动平均,然后在滤波的基础上,建立随即特征函数和估值协方差函数,对待估点的属性值(如高程等)进行推估。
这些方法各有优缺点,选择合适的方法需要根据具体工程的需求、地形条件、精度要求和计算资源等因素进行综合考虑。在实际应用中,可能需要结合多种方法进行综合测算,以确保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