拓展性作业设计培训心得
参加拓展性作业设计培训后,我深感其重要性。以下是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针对性:
作业设计要有针对性,紧密围绕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求。例如,在语文教学中,针对不同的文体设计不同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实践中更好地掌握各类文体的特点。
层次性:
作业应分为基础、提高和拓展等不同层次,让每个学生都能在自己的能力范围内得到锻炼和提升。基础作业可以是对课堂知识的简单巩固,面向全体学生;提高作业则针对中等水平学生,引导他们进一步深入思考;拓展作业适合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他们的创新思维和探索精神。
趣味性:
充满趣味的作业能极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例如,在数学作业中设计一些数学游戏、生活中的数学问题情境,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在英语作业中,可以布置英语歌曲演唱、英语短剧表演等任务,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提高英语综合能力。
小组合作型作业:
通过小组合作,学生们可以学会沟通、协作和分享,培养团队精神。同时,不同学生的优势可以得到充分发挥,共同完成具有一定挑战性的作业任务。
作业的本质是学生自主学习的过程:
高质量的前置作业可以引发学生的自主探究活动,从而有效支撑课中的深度学习。高质量的后置作业可以将课堂教学引向更深、更广的理解与应用,引发更有意义的学习。
作业设计的一个教师应该具备的能力:
作业设计应注重“教——学——评”一致性,教师应根据单元学习目标,设计“着眼要点、针对难点、促进理解”的基础性作业和“着眼知识的形成过程、结构体系、内涵与外延”的发展性作业。作业的形式可以丰富多样,比如说小学数学,作业形式可以是书面习题、口头交流、动手操作、数学阅读、数学游戏、实践体验等。
作业评价形式多样化:
对于作业评价,不能填写单一的“优、良、差”等级或打分,而应充分关注学生的学习过程、思维过程和创新能力。
作业设计要创新:
教师要创新作业的内容与形式,提高作业的设计、批改和反馈的管理水平,让学生在完成作业的过程中有获得感。
作业设计要精准:
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学习特点,设计不同难度、不同类型的作业,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发展需求。
作业设计要注重实践:
通过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学习和掌握知识,提升他们的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