应急测绘的发展

应急测绘的发展经历了从初步建立基础技术体系、探索服务模式,到形成全链条、全流程管理,再到数字化、信息化发展的多个阶段。以下是一些关键的发展节点和成果:

初步建立基础技术体系

我国应急测绘保障工作经过十多年的发展,初步建立了基础技术体系,并逐步探索出应急测绘服务模式。

形成全链条、全流程管理

通过3年的国家应急测绘保障能力建设,我国具备了在国家重特大突发事件发生后6小时内获取现场高清遥感影像,12小时内提供第一批现场应急测绘成果的能力,满足了国家应对突发事件和防灾减灾等工作的需要。

构建国家应急测绘保障体系

我国正在加快构建由全国航空应急测绘保障基地、国家应急测绘保障分队、应急测绘资源共享节点组成的国家应急测绘保障体系布局,全面提升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数字化、信息化发展

随着大数据时代的来临,测绘地理信息技术迅猛发展,测绘技术逐渐向数字化、信息化方向发展,要求不断创新,提供更多的服务,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求。

建立应急测绘保障预案

自然资源部印发应急测绘保障预案,要求完善应急测绘保障体系,构建权威高效的国家应急测绘保障业务体系和技术体系。

提升应急测绘保障能力

针对倾斜面较多的重点灾害区域,快速建立了“毫米级”精细三维模型,提升了应急测绘保障队伍的协同作战能力和服务保障能力。

实际应用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