测绘数据规定

测绘生产数据规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质量目标

确保测量仪器设备的有效运行,提高测绘数据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进行测绘作业,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提高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测绘人员的培训和管理,提高工作的专业性和规范性。

持续改进测绘生产管理工作,提高工作效率和客户满意度。

测绘数据准确性管理

确保测量仪器设备的准确性和可靠性,定期进行仪器设备的校验和维护。

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进行测绘作业,确保测绘成果的准确性和合法性。

建立数据审核制度,对测绘数据进行逐级审核,确保数据的准确性和一致性。

建立数据备份和恢复机制,保障数据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建立数据质量评估指标体系,定期对测绘成果进行评估,发现问题及时纠正。

测绘规范标准管理

严格按照国家和行业规范标准进行测绘作业,不得违反规范标准进行违规操作。

建立测绘规范标准宣传教育制度,提高测绘人员对规范标准的理解和执行能力。

加强规范标准的宣传和培训,确保测绘人员熟悉并掌握规范标准。

落实规范标准的执行责任制,对违反规范标准行为追究相应责任。

数据管理体系建设

建立完善的数据管理体系,包括数据的收集、存储、处理、传输和归档等环节,确保数据的质量和安全性。

加强对数据的访问和使用的控制,防止数据泄露和滥用。

定期对数据管理体系进行审查和评估,及时更新和完善数据管理流程。

测绘生产过程管理

外业作业人员必须熟练操作各种测绘仪器,熟悉并理解作业依据的测量规范及项目的技术设计书内容。

对技术设计书有关条款如有不同意见,不得擅自修改,应报单位复议,作业中应严格按照规范和技术设计书的要求操作。

测量使用的仪器设备应良好运行,精密水准仪应每年一次,送省技术监督局检定。

仪器必须有专业人员操作,任何未经培训并没有上岗证的人员均不得使用仪器,仪器操作应按规范要求进行,操作人员应培养正确的操作习惯,不当操作造成仪器损坏或测量成果不合格者,以待岗培训的方式处理。

生产作业中时时不忘安全,遵守相关安全规定和操作规程。

测量工作结束后,应进行自检,自检合格后,交外业组长复查,复查合格后,提交质检组。外业观测记录应符合规范规定的要求,各专业外业工作结束后,应提交规范的成果资料。

内业生产管理

由专人负责检查外业观测记录数据是否符合规范要求的格式,闭合差是否超限,若检查不合格,内业作业人员应严肃认真,一丝不苟,复核人,审核人签名。

内业作业中有不清楚的地方,绝不能凭主观推测处理,应询问外业人员确认,或如有必要亲赴作业现场确认。

内业操作中使用的软件应验证,作业员应熟练掌握软件的使用方法,避免丢失数据或错误发生。

内业工作结束后,应会同外业组长编写本次工程的技术总结及测绘报告,迎接质检组的质量检查。

其他

测量是测绘生产的核心环节,要按照测定精度的要求选择适当的测量方法和测量仪器;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测量设备的稳定性和精度,并维护好测量设备;在测量前必须进行现场勘察,明确现场情况,并与测绘任务书相对照。

数据处理是测绘生产的后续工作,要按照测绘任务书和技术方案,采用正确的数据处理方法,完成数据降解、校验、平差等工作。数据处理的结果必须与实际测量相符,数据处理过程中需留存处理过程的记录。

质量控制环节是测绘生产的重要环节,在工作过程中需要进行各种质量控制,从而达到控制测绘质量的目标。质量控制环节包括:现场质量控制、数据处理质量控制、绘图质量控制、图幅装订、质量检验等。绘图环节要根据规范和标准,完成测绘数据的成图作业。具体分为:数据挖掘、数据布局、测绘分层、内部审核、外部审核等环节。

成果归档测绘生产过程的最终环节,测绘成果应按照测绘成果归档的要求,归档于相应档案室中,做到封闭、防火、保密。

测绘生产中的技术资料、工作记录、测量数据和测绘成果均属于机密文件,必须严加保密和管理。所有工作必须按规定的程序和流程严格执行,不得自行改变或随意订立处理标准。

这些规定旨在确保测绘生产的数据质量,提高工作效率和服务质量,保障测绘成果的质量,使测绘工作更好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