厨具验收标准

厨具质量验收标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原材料

材料一致性:要求与订货合同一致,并提供合格证明。对于进口材料,还需提供原产地证明及商检证明。

化学成分:金属类原材料需进行光谱检测,化学成分应符合该牌号成分范围,主要控制指标包括C、Ni、Cr、Mo、V等,超出范围即为不合格。

尺寸

底壁厚度误差:产品底壁厚度误差应≤±0.1mm。

其他尺寸误差:其他尺寸误差应≤5mm。

铆接和焊接

牢固性:铆接和焊接应牢固不松动,铆钉头及镦头应完整饱满,无开裂,无明显磕划痕迹,且与产品表面接合紧密。

焊缝质量:焊缝应平整,无咬边、结瘤、气孔等缺陷。

表面质量

表面光洁度:表面不得有毛刺、卷边、划痕等缺陷。

其他要求:其他元素不得超过规定值域值的10%。

产品包装

标识:产品及外包装应有需方公司LOGO,标志清晰醒目。

包装方式:按经需方认可的方式执行。

安全性

食品安全:需符合相关食品安全国家标准,如陶瓷餐具应符合GB 4806.4-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陶瓷制品》,不锈钢餐具应符合GB 4806.9-2016《食品安全国家标准 食品接触用金属材料及制品》等。

耐用性和稳定性:如不锈钢锅、铸铁锅等需检查锅体的厚度和质地,确保耐高温、易清洁、无毒无味等。

其他

形位公差:产品零件的外形尺寸应符合相关标准要求。

供应商责任:制造商应向需方提供相关标准文本,并应能随时或以通讯方式检查产品的生产过程,提供必要的检查设备和人员支持。

判定标准

主控指标:任何一项不合格,则该产品判定为不合格。

一般指标:不合格项由制造厂进行返工处理,达到要求后判定为合格。

建议

严格验收:在验收厨具时,应严格按照上述标准进行,确保产品质量。

沟通协作:制造商和需方应保持良好的沟通,确保验收过程顺畅,产品质量符合双方要求。

持续改进:制造商应不断改进生产工艺和质量控制,确保产品持续符合相关标准和市场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