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胃病的做法

山药百合大枣粥

将百合、山药、大枣、薏苡仁及大米适量一起煮粥,每天食用两次,可以预防胃病的发生。山药具有补脾和胃的功效,百合可清热润燥,大枣和薏苡仁均可健脾和胃,诸物搭配在一起食用具有滋阴养胃、清热润燥的作用,特别适合脾胃不好的人群食用。

砂仁羊肉汤

用砂仁、白胡椒、生姜数片及适量羊肉共煮汤,熟后根据个人口味放入适量食盐搅拌均匀即可食用。建议每周3次,砂仁温中化湿、行气和中;白胡椒、生姜辛温可理气;羊肉辛温可补虚、养胃散寒。砂仁羊肉汤具有健脾散寒、温胃止痛等多种作用。

木耳炒肉片

将干黑木耳用温水发好后洗净,把60克猪瘦肉切片放入油锅中炒两分钟,再加入发好的黑木耳同炒,最后加适量的食盐和清汤少许,焖烧5分钟即可服食。建议每周3次,黑木耳益胃滋肾、调理中气,与猪瘦肉合用,可补益脾胃、调理中气。

蒲公英粥

准备鲜蒲公英和粳米,然后煮粥,建议连吃3周以上。

烤馒头片

将馒头切成小片,放在火上焙烤,待烤到微微焦黄的时候,取出来凉一下即可食用。这样经常食用对胃病好。

小米粥

以小米为主要食材熬制而成,富含多种维生素、氨基酸、脂肪碳水化合物等营养成分,能够调节肠胃功能,促进食欲和消化吸收。

山药莲子粥

将山药和莲子分别洗净后切成小块,放入锅中加适量清水同煮至熟烂即可。此粥具有补脾养胃、益肾固精的功效,适用于脾胃虚弱所致的食欲不振、腹泻等症状。

猴头菇鸡汤

猴头菇用温水泡发后切片备用,鸡肉焯水去腥味后加入猴头菇和适量清水炖煮至软烂即可。猴头菇具有健脾开胃、安神的功效,对于食欲不振、消化不良等症状有一定的缓解作用。

白萝卜煮猪肚

将猪肚和白萝卜分别清洗干净,切成条状和块状,然后一起放入锅中加水煮沸即可。白萝卜具有下气宽中、消食化滞的作用,猪肚则可补虚损、健脾胃,二者合用能有效改善因饮食积滞引起的腹胀、嗳气等症状。

陈皮山楂水

取适量陈皮和山楂,加入适量清水煎煮30分钟,待冷却后过滤掉渣滓即可饮用。陈皮有理气健脾、燥湿化痰之功效;山楂能助消化、降血脂。

葱白红枣糯米粥

取葱白四五根,红枣7枚,糯米约50克,放入锅内,加水一碗半左右,水开后再煮10分钟~20分钟,加入胡椒粉适量,改为文火,待锅内粥汤微滚,停火盖紧锅盖焖5分钟即可食用,早晚各吃一次。

鸡蛋壳止胃酸

使用鸡蛋壳来缓解胃酸过多的问题,具体方法是将鸡蛋壳炒至微黄,研成粉末,每次服用适量,可缓解胃酸倒流、胃痛等症状。

牛奶粥

大米100克,牛奶500克,将大米淘洗干净,加水旺火烧开后,改用小火煮成粥时,倒入牛奶搅匀,继续用小火熬煮约40-50分钟即成。适合气阴不足的胃病,包括气短、乏力、口干、内热的胃病患者,也适用于上消化道出血患者。

鲫鱼椒姜汤

鲫鱼500克,洗净切片,水煮沸,加入豆豉、胡椒、干姜、陈皮,空腹食之。适用于不能下食、虚弱无力、胃部饱满、遇寒则发、喜温喜按、形寒肢冷者。

姜枣饮

生姜5片、红枣10枚,煎水代茶。适用于胃凉暴痛,遇冷痛甚,口淡乏味,泛吐清水者[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