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测绘简介

基础测绘是指 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以及为国家各个部门和各项专业测绘提供基础地理信息而实施测绘的总称。它包括以下主要方面:

建立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

这是各类测绘活动的基础,包括大地基准、高程基准、深度基准和重力基准等。

进行基础航空摄影:

通过航空摄影获取一定区域范围的地物、地貌特征以及地物之间的相互关系,反映国土资源的分布情况。

获取基础地理信息的遥感资料:

利用遥感技术获取地理信息,为各类应用提供数据支持。

测制和更新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影像图和数字化产品:

包括1:100万、1:50万、1:25万、1:10万、1:5万、1:2.5万、1:1万、1:5000、1:2000、1:1000、1:500等比例尺地图。

建立和更新基础地理信息系统:

通过集成、存储、检索、操作和分析基础地理信息数据,生成并输出各种基础地理信息。

基础测绘是公益性事业,国家对基础测绘实行分级管理。新型基础测绘在保持基础测绘公益性要求的前提下,以重新定义基础测绘成果模式为核心,带动技术体系、生产组织体系和政策标准体系全面升级转型,具有“全球覆盖、海陆兼顾、联动更新、按需服务、开放共享”等特征。

建议:

基础测绘是测绘领域的根基,对于经济和社会发展、国防建设、生态保护、应急救灾等领域具有重要意义。

相关部门应继续加强基础测绘工作,确保其全国统一的测绘基准和测绘系统的准确性和完整性。

加强对新型基础测绘技术的研究和应用,以适应全球覆盖和海陆兼顾的需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