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侗族大歌的文献综述
关于侗族大歌的文献综述
侗族大歌是中国侗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独特的艺术魅力。以下是关于侗族大歌的文献综述:
历史起源
侗族大歌起源于春秋战国时期,至今已有超过2500年的历史。
它是一种多声部、无指挥、无伴奏的自然合声民间合唱形式。
文化内涵
侗族大歌不仅是音乐艺术,也是侗族人民饮食、娱乐、祭祀等重大活动中必不可少的形式之一,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和文化价值。
唱词内容包含祭神、祖先、迎娶、送葬等方面,反映了侗族人民对自然和生活的理解及情感表达。
传承现状
侗族大歌的传承主体通常是歌师和歌手,采用师徒模式进行传承。
2009年,侗族大歌被列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得到了国际认可和保护。
研究现状
国内对侗族大歌的研究始于20世纪50年代,音乐家深入民间,发现并记录了丰富的多声部民歌,其中侗族大歌因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受到广泛关注。
研究涉及侗族大歌的历史起源、演唱特点、文化内涵、传承现状等方面,旨在全面理解和促进侗族大歌的继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