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餐饮风险大

夏季由于气温高、湿度大,食物容易腐败变质,食源性疾病易发高发,因此餐饮风险较大。以下是一些主要的夏季餐饮风险及相应的防范措施:

食品腐败变质风险

易腐食品:夏季高温环境下,水果、散装熟食、乳制品、豆制品、剩饭菜等易腐败变质,食用后可能引发中毒。

米酵菌酸毒素中毒:凉皮、米线(米粉)、濑粉等湿米粉以及长时间泡发的木耳、银耳,在高温潮湿天气下,容易受椰毒假单胞菌污染而产生米酵菌酸毒素,食用后可能引发呕吐、腹泻、全身无力等中毒症状。

致病菌污染风险

污染途径:水、食品、炊具、复用餐饮具和从业人员手等部位被致病菌污染,没有采取杀菌措施,水、食品直接进行饮食,凉拌或没有烧熟煮透食用,可能导致中毒。

未煮熟豆类风险

毒素含量:生的或未煮熟的四季豆、扁豆、豇豆、豆浆含有毒素,食用后可能引发中毒。

有毒食材风险

误食风险:误食有毒野菜、野生菌,发芽土豆、新鲜生黄花菜等,易引发食源性疾病。

“三防”设施不到位风险

防护不当:夏季有害生物繁殖旺盛,防护不当,易导致疾病传播。患有传染病、活动性肺结核、化脓性或渗出性皮肤病等疾病的人员,不得从事餐饮服务行业;食品加工制作时,不得吸烟、吐痰、处理个人物品。

食品贮存风险

贮存条件:食品贮存要做到“三定”,即定好贮存温湿度、容器和位置,避免食品变质和交叉感染。

加工制作风险

关键环节:严格控制食物加工制作关键环节,加工制作食品要烧熟煮透,刀具、砧板(菜板)要生熟分开,用后及时清洗消毒、通风晾晒,防止混用,减少交叉污染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