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含泥量标准如何进行现场管理?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如何进行现场管理?
一、引言
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广泛应用于混凝土、砂浆、路基等工程中。然而,机制砂含泥量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砂浆等工程的质量,甚至可能导致工程质量事故。因此,对机制砂含泥量进行现场管理,确保其符合国家标准,对于保证工程质量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将就机制砂含泥量标准如何进行现场管理进行探讨。
二、机制砂含泥量标准
- 国家标准
我国《建筑用砂》GB/T 14684-2011规定了机制砂的技术要求,其中对含泥量有明确规定。根据该标准,机制砂含泥量应不大于3%。
- 地方标准
部分地区根据本地实际情况,制定了更为严格的机制砂含泥量标准。如广东省《建筑用砂》DB/T 5242-2016规定,机制砂含泥量应不大于2%。
三、现场管理措施
- 采购管理
(1)选择合格供应商:在采购机制砂时,应选择具有良好信誉、质量稳定的供应商,确保所购机制砂符合国家标准。
(2)签订采购合同: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明确含泥量标准、验收标准、违约责任等内容。
- 验收管理
(1)取样:在机制砂进场时,应按照国家标准进行取样,确保样品具有代表性。
(2)检验:对取样机制砂进行含泥量检测,检测方法可参照GB/T 14684-2011标准。
(3)判定:根据检测结果,判定机制砂是否符合国家标准。如不符合标准,应拒绝接收。
- 存放管理
(1)分类存放:将不同来源、不同规格的机制砂进行分类存放,避免混淆。
(2)防潮防尘:机制砂应存放在干燥、通风的场所,避免受潮、受尘。
(3)定期检查:定期检查机制砂存放情况,确保其质量。
- 使用管理
(1)配比控制:在混凝土、砂浆等工程中,根据设计要求严格控制机制砂的用量,确保混凝土、砂浆质量。
(2)搅拌控制:在搅拌过程中,确保搅拌均匀,避免因搅拌不均导致含泥量超标。
(3)施工控制:在施工过程中,严格按照施工规范进行操作,确保工程质量。
四、总结
机制砂含泥量标准现场管理是保证工程质量的重要环节。通过加强采购、验收、存放、使用等环节的管理,可以有效控制机制砂含泥量,确保工程质量。在实际工作中,应结合国家标准、地方标准和企业实际情况,制定切实可行的现场管理措施,提高机制砂质量,为我国建筑事业贡献力量。
猜你喜欢:移动式破碎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