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制砂国家标准对砂的稳定性有何要求?

机制砂国家标准对砂的稳定性要求

随着我国建筑行业的快速发展,砂石资源的需求量日益增大。机制砂作为一种新型建筑材料,因其资源丰富、生产工艺简单、成本低廉等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然而,由于机制砂生产过程中可能存在一定的质量问题,为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我国制定了相应的国家标准对机制砂的稳定性提出了明确要求。本文将详细介绍机制砂国家标准对砂的稳定性要求。

一、定义

稳定性是指机制砂在工程应用过程中,能够保持其物理、化学和力学性能不发生明显变化的能力。稳定性是衡量机制砂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对于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

二、国家标准对机制砂稳定性的要求

  1. 化学稳定性

(1)含泥量:含泥量是指机制砂中粒径小于0.075mm的颗粒含量。国家标准规定,机制砂的含泥量应小于3%。含泥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强度降低、耐久性变差,甚至引发工程事故。

(2)硫酸盐含量:硫酸盐含量是指机制砂中可溶性硫酸盐的含量。国家标准规定,机制砂的硫酸盐含量应小于0.5%。硫酸盐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发生硫酸盐腐蚀,影响工程使用寿命。

(3)氯离子含量:氯离子含量是指机制砂中可溶性氯离子的含量。国家标准规定,机制砂的氯离子含量应小于0.1%。氯离子含量过高会导致混凝土发生氯离子腐蚀,影响工程使用寿命。


  1. 物理稳定性

(1)细度模数:细度模数是反映机制砂粗细程度的重要指标。国家标准规定,机制砂的细度模数应在2.3~3.7之间。细度模数过高或过低都会影响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2)级配:级配是指机制砂中不同粒径颗粒的分布情况。国家标准规定,机制砂的级配应符合表1的要求。合理的级配有利于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3)含水率:含水率是指机制砂中所含水分的重量百分比。国家标准规定,机制砂的含水率应控制在5%以内。含水率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1. 力学稳定性

(1)压碎值:压碎值是指机制砂在规定条件下,经过连续压碎试验后的最大压碎值。国家标准规定,机制砂的压碎值应小于30%。压碎值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强度和耐久性。

(2)磨光值:磨光值是指机制砂在规定条件下,经过磨光试验后的磨光值。国家标准规定,机制砂的磨光值应小于35%。磨光值过高会影响混凝土的耐磨性。

三、总结

机制砂国家标准对砂的稳定性提出了严格的要求,旨在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机制砂的企业应严格按照国家标准进行生产,确保机制砂的质量。同时,工程技术人员在使用机制砂时,也应充分了解其稳定性,合理选用,以充分发挥机制砂的优势。

猜你喜欢:自动化分析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