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的厨具安全
古代的厨具安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抗菌防腐性能
古代人使用银制品作为餐具,主要是因为银具有一定的抗菌和防腐性能。银离子能够抑制和杀死多种细菌、真菌和病毒,从而保持食品和餐具的卫生和安全。
清洁卫生
在古代,人们已经意识到保持餐具和双手的清洁对于防止病从口入的重要性。例如,西汉时期的淮南王刘安在《淮南子》中提到“涤杯而食,洗爵而饮,浣而后溃,可以养家老”。清朝美食家袁枚在《随园菜单》中提出了“四多”观点,包括多磨刀、多换布、多刮板、多洗手,以保证制作的食物卫生。
食物保洁
古代人还采用了一些方法来保护食物免受灰尘和昆虫的污染。例如,使用“巾幕”将食物覆盖或罩起来,以防灰尘或苍蝇落上,弄脏食物。此外,东汉张仲景在《金匮要略》中提到蜂蝇虫蚁等昆虫聚集在食物上会致瘘,唐代孙思邈在《千金要方·养性》中也认为食物上有蜂虫会使人中毒。
冷藏保鲜
在商代早期,人们就已经懂得将食物和饮品放入深井用以冷藏和保鲜。
这些措施体现了古代人在厨具安全方面的智慧和经验,通过多种方法来确保食物和餐具的卫生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