砌体墙做法
砌体墙的砌筑方法主要包括以下步骤:
施工准备
材料准备:选择合适的砖或砌块、水泥、砂等材料,确保质量合格,尺寸规格符合要求。
工具准备:准备好施工用的工具,如瓦刀、大铲、线坠、皮数杆等。
场地准备:清理砌筑位置的基础,保证坚实、平整,并提前浇水湿润。
墙体放线
根据设计图纸,在基础顶面或楼层上放出墙体的轴线、边线等,并标记好门窗洞口的位置。
摆砖撂底
按照墙体的组砌方式,在放线位置用砖或砌块试摆,使砖缝均匀合理,减少砍砖数量,提高效率和美观度。
立皮数杆
皮数杆上标明砖的层数、灰缝厚度、门窗洞口等的高度位置。皮数杆一般立于墙体转角处和交接处,间距以10 - 15米为宜。
盘角挂线
先砌筑墙角,并挂准线,确保墙体平整度和垂直度。24墙及以下墙体单面挂线,37墙及以上墙体双面挂线。
墙体砌筑
砌砖方法:常见的是“三一”砌筑法,即一铲灰、一块砖、一揉压。灰缝厚度要均匀,一般为8 - 12mm。
接槎处理:墙体分段砌筑时会出现接槎,留槎要符合规范要求,如留斜槎长度不应小于高度的2/3;留直槎时,要加拉结筋。
设置拉结筋:如果是填充墙,需要按照设计要求在墙和柱之间设置拉结筋,加强墙体和主体结构的连接。
门窗洞口及过梁施工
门窗洞口尺寸要符合设计要求,并进行适当处理。
勾缝和清理
清水墙砌完后,要进行墙面修正及勾缝,确保横平竖直,深浅一致,搭接平整。勾缝完毕后,应进行墙面、柱面和落地灰的清理。
建议
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应严格按照上述步骤进行,确保每一步骤都符合相关规范和设计要求,以保证砌体墙的质量和稳定性。
对于特殊要求的墙体(如防水墙、承重墙等),应采取相应的特殊措施,如设置防水层、拉结筋等,以确保墙体的使用功能和安全性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