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地防疫做法

截至2022年12月,中国各地的防疫做法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优化调整核酸检测措施

北京:自2022年12月6日起,进入商超、商务楼宇及各类公共场所,可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扫码进入即可。进入社区(村),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常住居民可不扫码。进入网吧、酒吧、棋牌室、KTV、剧本杀、桑拿洗浴等密闭场所以及餐饮(堂食)、室内健身等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进入养老机构、儿童福利机构、幼儿园和中小学及医疗机构住院部等场所,须扫码并查验48小时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天津:自2022年12月2日起,乘坐天津轨道交通,取消72小时核酸证明查验。需要配合查验健康码、扫场所码、测量体温进站乘车,全程佩戴口罩,加强自我防护和健康管理。

山西大同:不再开展区域性核酸检测,各县区继续提供便民检测服务。通过互联网平台或者药店购买退热、止咳、抗病毒、抗生素等四类药品的人员,不再实行实名登记。

辽宁沈阳:乘坐市内公共交通工具,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出入小区科学佩戴口罩、扫“场所码”、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阴性证明。

上海:医务人员化身科普达人,通过各种形式宣传新冠防治知识。广州市花都、白云、番禺、海珠等区陆续发布了“防疫明白卡”,提供了家庭备药建议、发热后居家护理及就医指引。

推广线上问诊服务

各地升级扩容互联网平台,配足工作人员以保持互联网医院平台、发热咨询电话等服务渠道通畅。通过微信公众号、官方网站、客户端等多种渠道及时公布诊疗信息。

调整风险区管理和防控措施

广州:多区发布通知,解除相关临时管控区或临时管控措施,除划定的高风险区外,其他区域按低风险区或常态化防控措施管理。城市公共交通逐步恢复运营,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密切接触者原则上落实集中隔离观察,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到药店购买感冒、发热等药品不再查48小时核酸证明。部分区发布通知,人群聚集的密闭公共场所凭48小时核酸证明进入,其他场所凭健康码绿码进入。

深圳:进入农贸市场须扫场所码,查验72小时核酸阴性证明。进入药店须扫场所码,查验健康码绿码,不再查验核酸检测证明。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符合居家隔离条件的密切接触者实施居家隔离。

重庆:不以时空伴随作为判定密切接触者的标准。一些老年人、孕产妇或哺乳期妇女等特殊患者,家里具备条件的,可以居家隔离。对中心城区,由之前的全域协同防控调整为分区分类差异化防控。鼓励创建无疫小区、无疫社区,实行常态化防控。乘坐交通工具仅需要“渝康码”查验。进入医院等公共场所需要72小时核酸证明。进出本人居住小区、院落,只需出示绿码“渝康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