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和做法

新和县在构筑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方面采取了以下做法:

文化融合促“通”

建立健全常态化宣传教育机制,利用每周一升国旗、居民大会和网络媒体等平台,全覆盖开展宣传教育活动1093余场(次)。

以春节、端午等中华民族传统节日为契机,常态开展以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主题的活动213场(次)。

依托辖区各类教育实践基地常态组织开展“我带亲戚游新和”系列活动,进一步深化各民族文化互嵌,促进文化认同、情感相依,实现各民族共通共融。

语言相通促“同”

抓实国家通用语言文字普及使用,积极探索“1+1+N”国家通用语言文字学习教育机制。

借助网络平台发布国语课程小视频295节,坚持因人而异、精准施策,建立达标退出机制,持续开展流动式“一站到底”国语比赛。

探索建立嘉奖激励机制,制作发放微笑勋章5000枚,评选、挂牌国通语推广普及示范商场、示范店铺、示范餐饮企业46家,持续推进国家通用语言由常态学习到日常使用有机结合。

示范引领促“融”

始终把加强典型选树和学习宣传作为弘扬正气、凝聚人心、鼓舞斗志的重要手段,持续推进民族团结进步创建“十一进”活动。

实施“微细胞”创建工程,打造新和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展览馆,涌现出一批以杨诗林、米合日尼沙·卡德尔等为代表的先进典型,不断树立榜样意识,发挥榜样效应。

多层次促进辖区群众多元化守望相助